欢迎来到中连智浩官网!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防城港市技术交易平台
服务热线0771-4796827

资讯动态

NEWS CENTER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资讯动态> 热门资讯

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防城港市防城区职业病防治“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8-04-09

  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防城港市防城区职业病防治 

  “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农(林)场,区直、驻区各有关单位: 

  《防城港市防城区职业病防治“十三五”规划》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8330 

  (公开方式:公开)   

  防城港市防城区职业病防治“十三五”规划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 年)》、《广西职业病防治“十三五”规划》、《广西卫生与健康“十三五”规划》和《防城港市职业病防治“十三五”规划》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区职业病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切实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职业病防治现状与问题 

  多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各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密切配合,积极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申报、职业健康体检、监管执法、基础建设、专项治理和宣教培训等工作,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区职业病防治意识不断增强,新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体系及机制正在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和技术服务体系日益完善,职业健康检查持续推进,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有效落实,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防治设备设施进一步改善。但从整体上看,我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压力仍然较大,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突出表现为: 

  (一)职业卫生监管机构不健全,监管力量不足。目前我区还没有职业病诊断机构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未成立专门的职业卫生监管单位,监管人员和执法队伍严重不足。 

  (二)企业认识滞后,落实主体责任的主动性不强。大部分企业管理粗放,重经济效益轻职业健康管理、重“红伤”轻“白伤”现象突出,职业卫生管理主体责任措施不落实,投入不足、机构人员缺乏、管理滞后,落实职业卫生“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规定,定期开展职工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和现状评价等工作措施落实不力,依法管理、主动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严重缺失。 

  (三)职工维权意识不强,缺乏主动监督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自觉性。从目前企业用工情况看,大部分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学法、知法、用法意识不强,对自身的基本权利和企业应尽的义务了解不多。加之,工人流动性较大,重就业轻维权、重眼前利益忽视身体健康现象突出,多数从业人员缺乏主动监督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积极性。 

  (四)部门联动机制尚未形成,易出现监管短板或漏洞。在日常依法监管过程中,行业监管部门和综合监管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合力,违法违规现象得不到根本解决。 

  (五)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职业卫生工作任务不断加大,我区在职业卫生监管、职业病防治和职业病法律法规宣传等方面投入不足,各项工作措施没有得到有效推进实施,职业病防治人均经费、装备投入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刻把握健康中国建设要求,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着力营造“三大生态”、率先实现“两个建成”的宏伟目标,服务防城港社会经济建设,以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为根本目的,加强领导,督促用人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职业卫生监管能力、职业病防治能力和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我区职业卫生监管和职业病防治水平,有效预防、控制职业病,促进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依法防治。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法治化建设,建立健全配套法规和标准,依法依规开展工作。落实法定防治职责,坚持管行业、管业务、管生产经营的同时必须管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用人单位诚信体系。 

  2.坚持源头治理。把握职业卫生发展规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重点行业、重点职业病危害和重点人群为切入点,引导用人单位开展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改善工作场所条件,从源头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 

  3.坚持综合施策。统筹协调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的方方面面,更加注重部门协调和资源共享,切实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提升劳动者个体防护意识,推动政府、用人单位、劳动者各负其责、协同联动,形成防治工作合力。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2020年,建立健全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全面参与和社会广泛监督的职业病防治格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标准体系、职业卫生服务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要求,积极配合自治区完善符合广西实际的职业卫生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标准;加强重点职业病、新发职业病监测和评估能力,遏制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病例上升势头,有效控制职业性化学中毒和急性放射性职业病,进一步完善急性中毒和核辐射卫生应急能力,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2.具体目标 

  ——用人单位主体责任不断落实。重点行业的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85%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率达到80%以上,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达到90%以上,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卫生培训率均达到95%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达到90%以上。 

  ——职业病防治体系基本健全。完善区和乡镇二级职业卫生监管责任体系,区级成立专门的职业卫生监管机构,乡镇(街道办)至少配备1名兼职监管人员,职业卫生监管人员培训率达100%。 

  ——职业病监测能力不断提高。健全监测网络,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工作的乡镇(街道办)覆盖率达到90%。提升职业病报告质量,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率达到90%。初步建立职业病防治信息系统,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 

  ——劳动者健康权益得到保障。劳动者依法应参加工伤保险覆盖率达到80%以上,逐步实现工伤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社会慈善、商业保险等有效衔接,切实减轻职业病病人负担。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 

  1.加强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安全监管部门要根据职业健康监管工作职责任务相匹配原则,加强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确保机构独立,人员专职,基层末端职业健康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一体化监管执法体系,对同类事项进行综合执法,提高监管效能。 

  2.加强职业病诊断、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救治机构能力和体系建设。根据我区职业人群规模和职业病危害特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加强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和鉴定工作,区人民医院积极推进建立职业健康检查科室,落实“职业健康检查不出区”;及时报告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简化程序、优化流程,加强质量控制,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方便高效的服务。 

  3.健全职业病监测评估体系。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基本情况摸底调查,推进部门间及其系统内现有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全面掌握产生职业病危害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行业类型、职工总数及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人数、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情况、享受职业病工伤保障待遇和救助等相关信息,重点掌握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完成重点职业病监测任务,掌握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发病规律和趋势,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水平,为制定职业卫生标准和职业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强化职业病源头治理 

  加强职业病源头治理和前期预防,建立落后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淘汰、限制名录等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引导职业病危害较严重的企业主动进行工艺改造和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应用新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实施矿山、有色、冶金、建材等职业病危害严重用人单位的技术和工艺改造、设备更新和材料替代以及关闭退出等治理活动。开展中小微型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治理帮扶行动,设立小微型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公益性指导与援助平台,建立小微型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治理活动工作机制。同时,按照职业健康实际需求,加强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切实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三)落实和强化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督促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建立防治管理责任制,健全岗位责任体系,做到责任到位、投入到位、监管到位。推动企业依法设立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通过经验推广、示范创建等方式,督促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帮助用人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健康培训,提高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和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意识。督促用人单位落实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评价和竣工验收环节的管理。改善作业环境,做好工作场所危害因素申报、危害因素告知、日常监测、定期报告和防护保障的工作,严格执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防护措施公告制度,在产生严重危害的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说明。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组织劳动者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完善职工职业健康档案,配合开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等工作。 

  (四)加大职业卫生监管执法力度 

  加强职业卫生监管网络建设,逐步健全监管执法队伍。大力提升监管水平,重点加强区、乡级职业卫生监管执法能力和装备建设。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督促用人单位加强对农民工、劳务派遣人员等职业病危害高风险人群的职业健康管理。对职业病危害严重、改造后仍无法达标的用人单位,严格依法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依照法定程序责令停建、关闭。建立用人单位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黑名单”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并通报有关部门。 

  (五)完善保障救助措施 

  全区各乡镇(街道办)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用人单位督促劳动用工、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在高危行业推行平等协商和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制度,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依法推动企业与职工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平等协商,订立专项集体合同,督促劳动关系双方认真履行职业病防治责任和义务。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职业病患者纳入大病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加大救助力度,逐步形成政府救助与社会关爱相结合的工作格局。 

  (六)强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支撑作用 

  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支持社会性技术服务机构发展,推进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诚信体系建设。合理设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区域,在优先完成覆盖区域内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的基础上,逐渐拓展服务范围。加强基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质量控制、职业卫生专家队伍建设与管理。加强职业病防治专业培训。完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执业准入制度,制定职业病防治专业人才培训计划,分级、分类培训职业病防治专业人才,特别加强机构准入和人员准入资质的培训,提高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和化学中毒、核辐射救治水平。 

  (七)大力宣传,增强职业病防治意识 

  1.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创新“《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活动载体,大力宣传“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和“健康中国”建设要求,强化“红线”意识和“责任”意识,弘扬关注职业病防治工作、关爱劳动者职业健康的良好文化,增强全区职业病防治意识。 

  2.加强职业病防治分类培训和重点培训。重点抓好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员及从事职业病危害严重岗位作业人员的分类培训和考核工作,切实提升主要负责人职业病防治的责任意识、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病防治的水平及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意识和技能。 

  3.推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重点场所职业病防治工作。按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标准要求,做好重点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控制,从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职业健康教育培训等有关工作。 

  (八)推进信息化建设 

  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和职业病报告制度,以职业病报告为基础,及时收集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与鉴定、重点职业病监测等相关动态信息。推动全区各部门职业病防治信息互通共享机制,统一数据规范与管理,实现系统间各有关部门职业病防治信息的定时交换。建立健全基于职业病防治信息的统计制度,为职业病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九)加强科研及成果转化应用 

  鼓励和支持职业病防治基础性科研工作,推进发病机理研究,在重点人群和重点行业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开展早期职业健康损害、新发职业病危害因素和疾病负担等研究,为制定防治政策提供依据。全区各乡镇(街道办)、各部门及研究机构要围绕职业病防治工作发展需求,围绕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重点职业病及其发病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将尘肺病防治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列入有关科研计划,推进医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探索和推广有效防治技术。开展职业卫生前瞻性研究,及早应对产业转型、技术进步可能产生的新发职业健康问题。加强职业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新信息技术在职业病监测、预防控制和风险评估中的作用。加强重点职业病早期职业健康损害监测技术和新发职业病危害因素研究,开展放射行业重点人群健康损害监测技术研究。加强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寻求全球性、区域性、多边和双边职业病防治研究工作,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提高我区职业病防治工作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府领导 

  区政府、各乡镇(街道办)人民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把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一负责、领导本地区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涵盖区、乡镇(街道办)两级政府和责任部门的职业病防治目标与责任考核制度,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责任体系。区安监局要牵头完善各级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设,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中重大问题的共同研究、决策、部署和行动,构建政府、部门、用人单位、社会之间紧密配合的职业病防治长效机制。 

  (二)落实部门责任 

  全区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履行法定职责,加强协同配合,切实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区卫计局负责对职业病报告、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救治、化学品毒性鉴定等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组织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和专项调查,开展医疗卫生机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控制的监督管理。区安监局负责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加强源头治理,负责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管,调查处置用人单位职业卫生事件和事故,组织指导并监督检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培训工作。区委宣传部负责指导相关部门组织新闻媒体做好职业病防治宣传、舆论引导和监督工作。区发改局负责会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积极调整产业政策,限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落后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支持职业病防治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区科技局负责落实科技发展政策,加强职业病防治科研工作。区工信局发挥行业管理职能作用,在行业规划、标准规范、技术改造、推动过剩产能退出、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统筹考虑职业病防治工作,促进企业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区民政局负责将用人单位不存在或无法确定劳动关系,且符合条件的职业病病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将符合条件的职业病病人及其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区财政局负责落实职业病防治投入责任,保障职业病防治工作经费。区人社局负责认定工伤职业病病人的工伤保险待遇,落实劳动合同、工伤保险的监督管理和职业病人保障等工作。区工会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参与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反映劳动者职业健康方面的诉求,提出意见和建议,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加大经费投入 

  各乡镇(街道办)人民政府、区财政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合理安排职业病防治所需经费,并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按照工作计划,分年度、有步骤地用于职业病防治规划中的各项重大项目与工程,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任务完成情况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设立政府主导的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防治专项基金等方式,加大政府购买职业病防治技术服务的力度,进一步提升各类职业病防治资源利用效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民政部门要加大工伤保险和救助经费投入力度。用人单位要根据职业病防治要求,保证职业病防治相关的工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职业健康监护、个体防护及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建立多渠道职业病防治筹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 

  (四)完善法规规章和标准 

  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必要时,根据我区实际,及时出台或完善职业病防治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标准,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和工作机制。加大对国家、自治区职业卫生标准工作的支持,加强对标准的宣传、贯彻、跟踪、研究。 

  (五)加强人才培养 

  全区要强化职业病防治和技术服务专业队伍建设,重点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性医院等梯队建设,提高区、乡级职业卫生服务能力。探索建立注册职业卫生工程师制度。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多、危害程度严重的用人单位,要强化专(兼)职职业卫生技术人员储备。加大培训力度,重点加强对临床和公共卫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五、督导与评估 

  各乡镇(街道办)人民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区域职业病防治规划阶段性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将规划要求的各项指标、任务分解细化,明确分工和具体配套措施。针对规划实施情况,有关部门要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加强规划落实情况的自查和总结,确保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实到位,并开展规划落实情况的阶段性检查、总结和评估。2018年,对本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督促规划顺利实施;2020年组织开展本规划实施效果的终期评估。 

  抄送:区委各部门,区人武部,各人民团体。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法院,区检察院。 

  各民主党派,区工商联。 

  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330日印发 

  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政府  

  办 公 室 文 件  

  防区政办发〔201812  

  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防城港市防城区职业病防治 

  “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农(林)场,区直、驻区各有关单位: 

  《防城港市防城区职业病防治“十三五”规划》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8330 

  (公开方式:公开)   

  防城港市防城区职业病防治“十三五”规划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 年)》、《广西职业病防治“十三五”规划》、《广西卫生与健康“十三五”规划》和《防城港市职业病防治“十三五”规划》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区职业病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切实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职业病防治现状与问题 

  多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各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密切配合,积极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申报、职业健康体检、监管执法、基础建设、专项治理和宣教培训等工作,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区职业病防治意识不断增强,新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体系及机制正在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和技术服务体系日益完善,职业健康检查持续推进,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有效落实,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防治设备设施进一步改善。但从整体上看,我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压力仍然较大,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突出表现为: 

  (一)职业卫生监管机构不健全,监管力量不足。目前我区还没有职业病诊断机构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未成立专门的职业卫生监管单位,监管人员和执法队伍严重不足。 

  (二)企业认识滞后,落实主体责任的主动性不强。大部分企业管理粗放,重经济效益轻职业健康管理、重“红伤”轻“白伤”现象突出,职业卫生管理主体责任措施不落实,投入不足、机构人员缺乏、管理滞后,落实职业卫生“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规定,定期开展职工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和现状评价等工作措施落实不力,依法管理、主动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严重缺失。 

  (三)职工维权意识不强,缺乏主动监督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自觉性。从目前企业用工情况看,大部分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学法、知法、用法意识不强,对自身的基本权利和企业应尽的义务了解不多。加之,工人流动性较大,重就业轻维权、重眼前利益忽视身体健康现象突出,多数从业人员缺乏主动监督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积极性。 

  (四)部门联动机制尚未形成,易出现监管短板或漏洞。在日常依法监管过程中,行业监管部门和综合监管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合力,违法违规现象得不到根本解决。 

  (五)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职业卫生工作任务不断加大,我区在职业卫生监管、职业病防治和职业病法律法规宣传等方面投入不足,各项工作措施没有得到有效推进实施,职业病防治人均经费、装备投入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刻把握健康中国建设要求,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着力营造“三大生态”、率先实现“两个建成”的宏伟目标,服务防城港社会经济建设,以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为根本目的,加强领导,督促用人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职业卫生监管能力、职业病防治能力和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我区职业卫生监管和职业病防治水平,有效预防、控制职业病,促进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依法防治。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法治化建设,建立健全配套法规和标准,依法依规开展工作。落实法定防治职责,坚持管行业、管业务、管生产经营的同时必须管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用人单位诚信体系。 

  2.坚持源头治理。把握职业卫生发展规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重点行业、重点职业病危害和重点人群为切入点,引导用人单位开展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改善工作场所条件,从源头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 

  3.坚持综合施策。统筹协调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的方方面面,更加注重部门协调和资源共享,切实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提升劳动者个体防护意识,推动政府、用人单位、劳动者各负其责、协同联动,形成防治工作合力。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2020年,建立健全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全面参与和社会广泛监督的职业病防治格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标准体系、职业卫生服务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要求,积极配合自治区完善符合广西实际的职业卫生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标准;加强重点职业病、新发职业病监测和评估能力,遏制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病例上升势头,有效控制职业性化学中毒和急性放射性职业病,进一步完善急性中毒和核辐射卫生应急能力,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2.具体目标 

  ——用人单位主体责任不断落实。重点行业的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85%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率达到80%以上,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达到90%以上,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卫生培训率均达到95%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达到90%以上。 

  ——职业病防治体系基本健全。完善区和乡镇二级职业卫生监管责任体系,区级成立专门的职业卫生监管机构,乡镇(街道办)至少配备1名兼职监管人员,职业卫生监管人员培训率达100%。 

  ——职业病监测能力不断提高。健全监测网络,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工作的乡镇(街道办)覆盖率达到90%。提升职业病报告质量,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率达到90%。初步建立职业病防治信息系统,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 

  ——劳动者健康权益得到保障。劳动者依法应参加工伤保险覆盖率达到80%以上,逐步实现工伤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社会慈善、商业保险等有效衔接,切实减轻职业病病人负担。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 

  1.加强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安全监管部门要根据职业健康监管工作职责任务相匹配原则,加强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确保机构独立,人员专职,基层末端职业健康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一体化监管执法体系,对同类事项进行综合执法,提高监管效能。 

  2.加强职业病诊断、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救治机构能力和体系建设。根据我区职业人群规模和职业病危害特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加强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和鉴定工作,区人民医院积极推进建立职业健康检查科室,落实“职业健康检查不出区”;及时报告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简化程序、优化流程,加强质量控制,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方便高效的服务。 

  3.健全职业病监测评估体系。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基本情况摸底调查,推进部门间及其系统内现有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全面掌握产生职业病危害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行业类型、职工总数及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人数、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情况、享受职业病工伤保障待遇和救助等相关信息,重点掌握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完成重点职业病监测任务,掌握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发病规律和趋势,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水平,为制定职业卫生标准和职业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强化职业病源头治理 

  加强职业病源头治理和前期预防,建立落后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淘汰、限制名录等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引导职业病危害较严重的企业主动进行工艺改造和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应用新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实施矿山、有色、冶金、建材等职业病危害严重用人单位的技术和工艺改造、设备更新和材料替代以及关闭退出等治理活动。开展中小微型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治理帮扶行动,设立小微型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公益性指导与援助平台,建立小微型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治理活动工作机制。同时,按照职业健康实际需求,加强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切实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三)落实和强化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督促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建立防治管理责任制,健全岗位责任体系,做到责任到位、投入到位、监管到位。推动企业依法设立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通过经验推广、示范创建等方式,督促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帮助用人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健康培训,提高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和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意识。督促用人单位落实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评价和竣工验收环节的管理。改善作业环境,做好工作场所危害因素申报、危害因素告知、日常监测、定期报告和防护保障的工作,严格执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防护措施公告制度,在产生严重危害的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说明。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组织劳动者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完善职工职业健康档案,配合开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等工作。 

  (四)加大职业卫生监管执法力度 

  加强职业卫生监管网络建设,逐步健全监管执法队伍。大力提升监管水平,重点加强区、乡级职业卫生监管执法能力和装备建设。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督促用人单位加强对农民工、劳务派遣人员等职业病危害高风险人群的职业健康管理。对职业病危害严重、改造后仍无法达标的用人单位,严格依法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依照法定程序责令停建、关闭。建立用人单位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黑名单”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并通报有关部门。 

  (五)完善保障救助措施 

  全区各乡镇(街道办)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用人单位督促劳动用工、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在高危行业推行平等协商和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制度,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依法推动企业与职工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平等协商,订立专项集体合同,督促劳动关系双方认真履行职业病防治责任和义务。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职业病患者纳入大病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加大救助力度,逐步形成政府救助与社会关爱相结合的工作格局。 

  (六)强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支撑作用 

  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支持社会性技术服务机构发展,推进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诚信体系建设。合理设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区域,在优先完成覆盖区域内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的基础上,逐渐拓展服务范围。加强基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质量控制、职业卫生专家队伍建设与管理。加强职业病防治专业培训。完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执业准入制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二维码